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12:25:00
菜单里的很多小细节,都隐藏了赚钱的秘诀。
眼下,面对利润越来越薄的现实窘境,餐饮人还能从哪些地方抠出利润?
事实上,可实施的策略还有很多,比如门店杂项成本的控制,采用灵活用工提高人效……餐厅经营的每个环节,其实都还有优化的空间。
不过,今天在这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菜单。菜单里的很多小细节,都隐藏了赚钱的秘诀。有业内人士甚至表示:菜单就是餐饮店的“利润表”,要想盈利,就要把握住菜单背后的“小心机”。
菜单千店千面,但并不是每一份都能带来利润。不能创造收益的菜单,哪怕做得再精致、内容再丰富,也只是“摆设”。
在设计菜单时会有一些技巧,一般来说,一个能赚钱的菜单,必须包含三类产品:引流品、爆款菜和利润品。
这三类产品各司其职:引流品吸引客流,爆款菜建立品牌认知,利润品是赚钱主力。
1.引流品:降低顾客进店门槛,把人“引进门”
在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愈发凶猛的当下,想把人“引进门”并不容易。这时候,餐厅就需要一款能打动人的引流菜。引流菜的核心任务不是赚钱,而是让顾客愿意走进来、愿意尝试。
因此,它需要具备几个特点:
知名度高:选择大众接受度高的国民级菜品,比如“麻婆豆腐”,这道菜早已打破地域限制,成为各大菜系的标配。
价格优势明显:设定一个低于市场价,且与其它主菜有明显差异的价格,比如其他主菜38元起,引流品只要19.9元。这种强烈的价格落差,能让顾客一眼看到“占便宜”的机会。
排版突出:放在菜单最显眼的位置,比如首页顶部或视觉中心区域,搭配大图、加粗字体、推荐标签等,强化它的价值感。
一句话总结:引流菜的任务是让人进门,别指望它能赚钱。
2.爆款菜:打造品牌记忆点,树立差异化标签
爆款菜就是“招牌菜”。它是餐厅的灵魂,也是顾客记住你的理由。
爆款菜的核心目标,是建立品牌的独特性与口碑。它不一定利润最高,但必须有极高的辨识度,能让人一口记住、主动传播。
在餐饮界,不乏“一款爆品带火一个品牌”的案例。
比如,费大厨辣椒炒肉,以一道“辣椒炒肉”赢得了无数消费者的青睐。据公开报道,费大厨在2023年一年,就卖出了超500万份辣椒炒肉。以68元单价计算,费大厨仅靠一道辣椒炒肉,就一年卖了3.4亿元。如今,提到费大厨,大家也会自然而然将其与辣椒炒肉划上等号。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菜单的设计过程中,一般要将爆款菜放置在菜单中的重要位置,图文并茂地讲清楚它的故事、特色和价值。像费大厨的做法就是,将整页菜单的四分之三都给了辣椒炒肉这道菜,并配上“长沙必吃菜第一名”、“辣椒炒肉第一品牌”的认证,全方位强化了菜品印象。
3.利润品:撑起餐厅收入的“顶梁柱”
利润品是餐厅真正的赚钱主力。它们可能不像引流菜那样低价诱人,也不像爆款菜那样声名在外,但它们是支撑餐厅长期运营的关键力量。
什么样的菜适合当利润品?
首先,菜品用到的食材成本低,毛利率高。一杯20元的柠檬茶,食材成本可能只有1-2元,毛利率高达90%左右。相比之下,一份主菜,食材成本占售价可能要去到四五成,相比之下,毛利率就低得多了。
一般来说,利润品通常使用成本低的原料,或者是有高附加值但成本可控的食材等。比如鸡肉,尤其是鸡翅、鸡胸,鸡蛋、豆制品等,这些食材相比牛羊肉、海鲜类等优质蛋白的成本更低。
不过,也并非是牛羊肉、海鲜类等食材做不了高毛利产品,只是餐厅要学会“包装”这类菜品。
比如,近年流行的汉堡肉,许多餐厅通过强调“纯手工0预制”、“100%谷饲牛”,并在门店内进行“现切、现绞、现煎、手工现拍”等一系列可视化的制作过程,成功地将一块普通牛肉饼的价值感和稀缺性放大,从而支撑其高达近百元的售价,毛利空间得到显著提升。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其次,菜品的制作流程简单。因为这样的菜品往往对厨师技术要求不高,所以能出餐快,人工成本也就低了。
利润品在菜单中的布局也大有讲究。它不需要摆在菜单最显眼的位置,但一定要出现在顾客浏览后的“视线延伸区”,也就是他们看完引流菜和爆款菜之后自然能看到的地方。这样既能让利润品得到充分曝光,又能巧妙地融入到菜单整体,减少刻意的推销感,提升顾客接受度。
对上述三类菜品“排兵布阵”后,基本上就形成了一份菜单的血肉,但在此基础上,还要把握一些小细节,才能真正让顾客心甘情愿多花钱。
1.组合销售,用“黄金搭档”提升客单价
菜单组合中常见的黄金CP法则是,将爆款+利润款进行捆绑销售。如费大厨的辣椒炒肉配柠檬茶,看似只是随意搭在一起,其实背后有精心设计。
费大厨的辣椒炒肉是餐厅的爆款产品,一份定价68元,看似价格不低,但由于选用的是高品质的黑土猪肉,搭配猪肉现切、大厨现炒的明档操作模式,食材成本和人工成本都相对较高,因此毛利空间其实不算太大。
但是配合高毛利的柠檬茶进行捆绑销售,既能解辣,提升菜品的丰富度。同时,一杯19元的柠檬茶成本仅3-4元,与辣椒炒肉结合而成的套餐利润会明显得到提升。
2.巧用符号或数据,让产品贵得合理
通过使用一些符号或数据,要让消费者感觉贵得合理、买得值得。
例如分量模糊化。原来的一份菜标准份定价如果是30元,那就换成“家庭分享装”,多收10元,实际只增加20%的分量。
还可以进行附加值包装,比如给普通饮品加上“手工现榨”、“无糖定制”,将一款辣椒炒肉打上“湘菜大师现炒”等标签,都能瞬间提升菜品的价值感。
还有用符号代替文字,比如点赞图标、爆款标签、店主推荐、限量发售等,会比文字更容易吸引眼球。
此外,用量化的数字体现稀缺感,也是一种好方法。比如同样是限量供应的菜品,与其写“限量供应”,不如写“每日仅限20份”。 数字越具体,顾客的紧迫感就越强,下单率自然也就越高。
3.诱人的菜品图,胜过千言万语
善于利用图片,也能大大提升消费者的关注度,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尤其是一些川菜、湘菜等成瘾性强的菜品,用图片直观展示,能大大刺激食欲,减少顾客的决策时间,让他们更快下单。
另外,在记忆方面,图像也远比文字更有优势,一幅诱人的菜品图,往往会更容易加深菜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一成不变的菜单会让顾客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影响复购。所以,菜单应该像一个“活地图”,随着市场变化、季节更替、顾客反馈不断优化调整。
1.数据驱动,建立淘汰机制
每个月都要对菜单进行一次数据复盘,看看哪些菜卖得好,哪些菜没人点,对一些指标不达标的菜品要及时下架。比如,点单率低于5%、毛利低于30%的菜品,要果断下架。
另外,还要关注顾客的真实评价。比如社交平台上的差评,门店服务员收集的意见,外卖平台上的评论等等,这些都是优化菜单的重要参考。
2.季节性更迭,强化时令菜
可以跟着节气变化,更换菜单。比如,夏天来了,就多上一些清爽解腻的凉菜、冰饮等类产品;冬天到了,推出滋补养生的热汤、炖菜等。这样既能迎合市场需求,又能提升顾客满意度。
3.结合节日营销,打造主题菜单
节假日是提升客流的好机会,提前设计好主题菜单,能有效营造氛围,吸引顾客到店消费。比如:情人节推情侣双人套餐;中秋节上新“团圆家宴”;圣诞节主打应景甜品+限定饮品……
这样的菜单调整不仅能提升销量,还能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和粘性。
菜单,从来不只是“点菜的清单”。
一张好菜单,不仅能留住顾客的心,还能抓住他们的钱包。而那些还在盲目堆砌菜品、忽略菜单设计的餐厅,也许正在悄悄流失本该属于自己的利润。所以,请别再小看那一张薄薄的菜单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餐网”,作者:陈江,编辑:景雪,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