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20:07:00
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9日电(记者郝菁)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很多地方都被杏花渲染成了粉色,春风温润、温度刚好。
在伊宁市政务服务中心,考沙尔·阿迪力江对房屋交易后的“不见面”跨行“带押过户”业务频频点赞。“如果没有这个服务,我就需要先筹集资金提前还清在银行的贷款,解除房屋的抵押状态,再去进行交易,买卖双方都麻烦!”
谈起这项服务的体验,考沙尔·阿迪力江说“就像现在的新疆,温暖舒心、温度刚好!”
能让群众由衷地对政务服务竖起大拇指,得益于新疆近年来全面推进“数智化”数字政府建设,在政府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等方面下的硬功夫,推动了政务服务和行政效能持续优化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成效不断显现。
推动“一事跑多窗”向“一窗办多事”转变
“生老大的时候,办理每一个证件都要向单位请一次假、跑至少一趟,几个证办下来,请了至少7次假。现在生老二,有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到政务服务中心去一次就全部办好了,方便太多了!”在昌吉州的政务服务中心,市民刘凯向记者介绍了这两次办事经历,“越来越好”是他反复说的一个关键词。
目前,新疆各政务服务中心共有3600多个综合服务窗口,“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高频重点事项在综合服务窗口就能办理。在线下,“一事跑多窗”正向着“一窗办多事”转变。
综合窗口的服务能力提升、线下办事越来越高效,这意味着数据正在更多共享,电子证照正在不断汇聚,政务数据资源汇聚的成效不断显现。
据了解,新疆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升级了共性支撑能力层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电子签章系统、电子证照等系统,推动实现各部门业务系统区划、机构、账号及权限的统一管理。
同时,新疆建设了面向自然人、法人的电子印章公共服务系统,上线以来累计发放5946枚政府印章、153枚个人印章、37枚法人印章,公共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在数据共享方面,新疆正按照“一数一源、多源校核、动态更新”的标准,集中开展数据资源编制、政务数据标准化等工作,为发挥数据要素放大、叠加、倍增效应夯实基础。
依托一体化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了人口、法人基础库以及“经济监测预测”等专题库,为自治区经济运行、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政府职责履行提供了数据支撑。
此外,新疆还组织了政务数据目录编制工作,开展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工作,这些工作不仅为基层减负,也更好支撑着线下办事的便利度。
在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努尔比耶看来,线下的政务服务中心不仅是政务服务温度传递的桥梁,也是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融合的综合体。新疆通过打造共建共用的公共支撑体系,开展数字便民利企提升行动等一系列举措,优化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了企业群众的办事体验感。
逐步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
晚上8点,在乌鲁木齐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民阿依热在自助服务机上花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公积金、驾照、社保等几个事项的办理。阿依热说:“办理速度快,也不用排队,下了班随时来办理。更多事情,其实是在手机上办理的。”
在新疆各个政务服务中心,“新智助”智能终端全天候提供不打烊的政务服务,医保、社保、公积金等93项政务服务事项和34项“高效办成一件事”功能都可以在这台自助机上进行办理。截至目前,新疆共布放3025台“新智助”自助终端设备,上线累计使用量超7.3万次。“新智助”支撑群众便利办事的背后,是线上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在发挥作用。
目前,新疆的“新服办”政务服务App共接入31家自治区部门(单位),可办理政务服务事项覆盖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交通运输、离职退休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多个领域。
为了把企业服务好,新疆专门为企业打造了“新企办”服务平台,目前已建设完成“我要政策、我要商机、诉求反馈”等企业服务应用,汇聚政策类、招商类、公共资源交易类信息近2万条,初步形成“服商、招商、经商”三商融合的涉企服务场景应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设立了“利企政策专席”,建立全区统一的涉企知识库,整合市场监管、税务、人社等多部门惠企政策,细化87类涉企诉求。通过跨部门联动攻坚,将涉企疑难复杂、久拖未决诉求,通过上下联动、组组联动、分批推送、调度提醒、限时办结、挂单续办等方式,推进涉企诉求高效解决。
新疆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张亚军认为,新疆坚持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从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应用场景设定服务事项,推动“一门一网一线”五级贯通,正逐步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下一步,新疆将有序推进政务“一张网”建设,建设集运维、运营和安全于一体的自治区数字政府安全自监管平台。深化协同联动的数据资源体系。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推进新一批赋权事项梳理、目录清单编制等工作,推动审批服务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政务服务供需侧,实现政务服务模式由人力服务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