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树载千秋·同根同祖|华清宫解码唐风新韵《长恨歌》演绎陕西文旅融合实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3:03:00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4月5日,“树载千秋·同根同祖”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西安临潼华清宫景区,欣赏《长恨歌》实景演艺,了解陕西旅游集团以“文物活化+演艺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密码。

“树载千秋 同根同祖”——乙巳年全国网络媒体探寻华夏根脉主题采访媒体团走进华清宫参观

穿越千年的时空对话在这座千年宫苑持续上演。2006年,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首演。该剧由“杨家有女初长成”“一朝选在君王侧”“夜半无人私语时”“春寒赐浴华清池”“骊宫高处入青云”“玉楼宴罢醉和春”“仙乐风飘处处闻”“渔阳鼙鼓动地来”“花钿委地无人收”“天上人间会相见”等十幕组成。

《长恨歌》演出现场

《长恨歌》通过山水风光、古典乐舞、诗歌旁白、高科技灯光音响及特效等表现手法,充分展示了大唐盛世的恢宏气象和千古绝唱的爱情传奇,运用4D水幕、智能追光等科技手段,将白居易笔下的盛世悲歌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文化盛宴,让观众穿越时空,领略一千多年前发生在骊山脚下、华清宫畔的凄美爱情故事,感受浓郁的盛唐文化气息。

《长恨歌》演出现场

“自2006年公演以来,《长恨歌》在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及现代化表达中,连续演出20年、演出超6000场、接待超1200万人次。”长恨歌艺术总监薛雷凯说,该剧成为“来陕西游客必看的精品演出”,从2021年冬季起,他们特别打造《长恨歌》冬季版,冰火《长恨歌》用创意打破固有观念,变“冷资源”为“热经济”,基本实现了《长恨歌》全年演出不间断,唱响了室外文旅演艺的四季歌。

《长恨歌》演出现场

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游客中心讲解员张竣益在采访中表示,除演艺精品外,华清宫创新打造"时空穿越"体验场域。通过"上巳花神节""唐潮游园会"等节气主题活动,开发"诗词飞花令""霓裳妆造体验"等沉浸式项目,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动态文化场景。

“看完华清宫长恨歌整场演出,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记者傅妤说,演出场景布置得美轮美奂,华清宫的宏伟建筑与LED屏幕上的画面交相辉映,令人如痴如醉。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妆容精致,将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使得这场演出成为了一场视觉、听觉和心灵上的盛宴,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我不禁想起了福建武夷山的大红袍演出,它同样承载着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让人在品鉴之间,感受到了历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宽度。两场演出,一场是历史的悲欢离合,一场是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它们共同织就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卷,让人在艺术的洗礼中,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傅妤说。

如今,华清宫已从单一文物景区转型为全域文旅综合体,其创新路径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了“陕西方案”:以科技赋能文化表达,用市场检验文化价值,借产业延伸文化链条,真正实现让文物“活”起来的转型跨越。

起点新闻·西部网记者 李典晴 王靖升

审核:康乐群 张建成

相关文章
“AI复活历史人物”提出新课题
2025-04-07 06:39:00
阅读大篷车走进合肥都市圈
2025-04-07 05:07:00
清明假期广东实现旅游收入107.8亿元,同比增长8.7%
2025-04-06 17:53:00
树载千秋·同根同祖|华清宫解码唐风新韵《长恨歌》演绎陕西文旅融合实践
2025-04-06 13:03:00
聚焦文化科技融合新势力,马驹计划第十六批项目路演圆满举行
2025-04-05 19: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