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22:43:00
演员李现“打鸟”,在这个春季破圈了,生态环境部也在近日发文点赞,随后多地文旅更是“掏家底”求关注:“‘打鸟’来我家!”
所谓“打鸟”,大家别误会,这是摄影圈的行话,指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生态环境部点赞“花鸟使”,我想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透过一帧帧拍鸟视频,北京的生态之美得以直观地展现,同时为每天忙碌于工作和生活的琐事中的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自然的窗户,再次关注到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美好。正如一位网友所言,“李现的镜头带火的不止是鸟,还有大家守护生态的心。”
这场“打鸟”热潮的意义远不止于此,眼下“打鸟”热带来的连锁反应还在持续,也为各地的生态旅游发展创造了诸多新机遇。大理文旅拿出“打鸟”线路推荐,泉州文旅也喊话了,围头湾C位观鸟席已预留,广西、广东等多地也以其丰富的鸟类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网友的关注。不过,如何让“打鸟热”真正转化为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动力,从“一阵风”变成常留的景,还需要各地文旅部门做更多的工作。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好不好,野生动物会“投票”,而对于各地文旅而言,游客也会“投票”。因此,各地要拿出实打实的举措,让游客在“打鸟”过程中更加舒适便捷。同时要实现长远发展,仍需多维度延伸,拓宽生态旅游边界,比如带领游客深入探寻鸟类踪迹,传播本土多样化的生态文化等。
唯有如此,才能借“打鸟热”,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双赢。最后,还是要给大家提个醒,“打鸟”要爱鸟,切记不要打扰和干预鸟类正常生活。
晶采观察,下期见!
编审:伍刚
统筹:刘娜 姜葳
记者:王晶
拍摄:魏浩宇
剪辑:王综鹤
设计:李自然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