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7 13:52:00
汉中洋县,这座被誉为“朱鹮之乡”的小城,藏着全球朱鹮种群复兴的密码,更写满了有机产业与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7月23日,“秦岭四宝和它的朋友们——生物多样性在汉中”网络主题采访团,循着朱鹮的踪迹,探寻这座小城从生态守护到产业兴旺的蜕变密码。
朱鹮生态园:44年的守护情谊
在朱鹮生态园的半野化驯养大网笼前,几只朱鹮正掠过草坪,红色的羽冠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座占地30多亩的园区,饲养着180余只朱鹮,科普宣教馆里的影像资料,静静讲述着一段跨越44年的保护史诗——1981年,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在洋县姚家沟被发现。经过人工干预、守护,如今朱鹮的全球种群已突破万只,栖息地向整个东亚扩散。朱鹮的重生,带动了秦岭生态修复,也成了洋县有机产业的“活招牌”。
草坝村:探索生态经济新体验
从生态园出发,驱车10分钟,媒体团来到草坝村。村口的千亩梨园里,沉甸甸的黄金梨挂满枝头。这个位于朱鹮保护核心区的村庄,靠着“支部+合作社”模式,把3800亩梨果、4600亩水稻油菜都打上了“有机”标签。
“去年村集体经济积累2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8万元。”村支书刘开昌指着新建的游客服务中心,“3月梨花节、8月采摘季,加上农耕体验园,一年能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在朱鹮湖果业合作社的加工车间,黑米茶、菜籽油正通过流水线包装,这些通过严格有机标准认证的产品,正通过迅猛发展的电商走进全国千家万户。
有机品牌:从洋县走向全国
走进陕西双亚有机农业集团的种植基地,连片的稻田里,杀虫灯在阳光下闪烁。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里1.5万亩有机基地采用“统一育种、统一管理、全程可追溯”模式,培育的黑米、香米通过了ISO-9001认证,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一目了然。
而在秦洋长生酒业的酿造车间,传承千年的谢村黄酒正透着琥珀色的光泽。“我们用1000亩有机糯稻酿酒,每一滴都带着草本清香。”企业负责人拿起一瓶“谢村桥”牌黄酒,“这可是中国首创的草本黄酒,还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从朱鹮振翅的生态奇迹,到田间地头的有机密码,再到车间里的产业匠心……洋县,正用“生态+产业”的双轮驱动,书写着“朱鹮之原·有机洋县”的崭新故事。
责任编辑:刘旸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