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快评丨多家互联网大厂高管“落马”,严查之前要有严防的反腐机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7 15:57:00    

要超越风暴式、运动式治理,形成制度性的反腐败机制

近日,上海警方通报了一起互联网企业高管收受商业贿赂的案件,抓获受贿、行贿犯罪嫌疑人7名。2年时间内,涉嫌收受供应商的贿赂达4000余万元。据澎湃新闻报道,此案主犯韩某,就是今年6月曝出被查的饿了么前副总裁、CEO。

身为企业高管,却被利益蒙蔽双眼,韩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30余次收受供应商行贿款物达4000余万元,着实令外界咋舌,也照见了一些互联网企业内部的监管漏洞。

↑互联网企业涉案高管接受审讯的画面。图据“上海经侦ECID”

类似的贪腐犯罪案例,并不罕见。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反腐风暴愈演愈烈,多家头部企业相继曝出内部贪腐案件。上至企业高管,下至基层员工,都有涉及。采购、运营、审批等掌握相关权限的业务岗位,也成为腐败的重灾区。据央视新闻此前披露,警方侦查发现,一家电商平台的基础岗位运营人员王某,伙同多人违规审批400多个商家,涉案金额达1.3亿元,王某本人违法所得超过9200万元。

这已不是简单的道德失守,更暴露出互联网行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治理困境。

此前,互联网行业处在高速扩张期,尤其是一些头部“大厂”,规模和影响力呈指数级增长。从企业高管到一线员工,有人掌握着从供应商选择到流量分配的全方位职权。权力一旦集中,在缺乏有效监督制衡的前提下,就容易滋生出寻租腐败的问题。

像前述上海警方披露的案例显示,韩某等人就是利用手中管理物流配送业务和确定供应商准入、清退、考评、补贴发放等职权,为供应商铺路获取业务资格,收取贿赂,将手中的职权“变现”。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行业的特性,或进一步放大了贪腐犯罪的风险。一方面,互联网行业有一定的技术门槛,这会使得贪腐寻租的操作更加隐蔽,增加外部监督治理的难度。

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动辄数亿的用户基数,让基层员工有限的决策权限也可能产生巨大影响——无论是流量分配、资源对接还是补贴发放,某个环节的微小倾斜都可能为腐败埋下伏笔,滋生出“小官巨贪”的现象。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企业已深度嵌入经济社会,在诸多领域扮演着基础设施的角色。企业的廉洁程度,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直接影响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与创新活力。因此,面对企业腐败乱象,强化治理力度,亮明反腐败高压红线,已成当务之急。

当前,各大互联网企业普遍成立了专门的监察调查部门,并且频频掀起“反贪风暴”。更重要的是,要超越风暴式、运动式治理,形成制度性的反腐败机制。

如针对掌握审批权限的重点岗位,进行重点监督,从权力制衡机制设计、审批流程优化、跨部门监督体系完善等多维度切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另外,针对因技术门槛导致的隐蔽性腐败,可以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对各个审批节点进行监督和“留痕”,提升决策的透明度。企业之间也可以加强信息共享,协同构建廉洁的商业生态。

互联网企业的廉洁建设,早已超越企业个体范畴。只有持续推进制度建设,以技术手段不断优化审批决策流程,形成不能腐、不敢腐的长效机制,才能构建起健康可持续的商业生态系统。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熊志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相关文章
快评丨多家互联网大厂高管“落马”,严查之前要有严防的反腐机制
2025-07-27 15:57:00
莱西市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
2025-07-27 11:04:00
汪苏泷、张碧晨《年轮》原唱之争升级 律师详解认定标准
2025-07-26 08:36:00
特斯拉第一?“懂车帝智驾安全实测”引争议,有车企发文:不予置评
2025-07-26 08:36:00
大赛即将启动
2025-07-22 08: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