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如何应对网络威胁和确保系统高可用性?南京这场“网络弹性”会议给出答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8:30:00    

扬子晚报网4月12日讯(记者 张可 闫春旭)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和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2025年4月10日至12日,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召开。在10日举办的“网络弹性”平行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深度交流探讨6G网络弹性、6G内生安全等技术趋势,为构建6G原生弹性网络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发展建议。

随着网络安全威胁愈演愈烈,欧美在系统工程、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领域也逐渐引入了弹性概念,既包含准备好应对并适应变化条件,也包括确保网络在面对故意攻击、意外事件或自然灾害的破坏后仍能保持高可用性和可靠性。网络弹性作为6G系统的一项关键内在质量属性,对于确保其在复杂环境下的持续可靠运行至关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DSC)主任邬江兴介绍,目前6G存在两大核心难题,一是6G的空天地一体,人机物网一体,安全可控一体,存算通感智一体等愿景是否存在;二是6G网络弹性网络如何实现。邬江兴提出超融合网络架构基础设施,以多模态智能网络环境发展范式为指导,支持生成式网络模态的动态加载与独立演进,解决网络安全、功能安全和数据安全的三重安全问题,也为6G核心弹性网络发展提供了创新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DSC)主任邬江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所主任卢丹表示,网络弹性是6G愿景中的重要关键词,规划好6G安全能力,做好安全技术攻关,是构建网络弹性的第一问题。卢丹强调,设备安全始终是移动通信网安全的重要基础,需要提前谋划考虑。建议依托国家专项,启动6G内生安全及终端安全等关键技术攻关和原型系统研发,此外结合6G网络典型应用场景,前瞻布局数据隐私保护、身份认证等原子化、积木式的融合安全设备研究。

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李安民表示,6G高质量发展需要智能安全的弹性网络。目前中国电信立足自身云网资源,基于“主动免疫、健壮可信、自适弹性”三大核心特征的内生安全理念,面向6G网络演进目标构建智能+内生的安全体系架构,并积极实践。

北京邮电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南国顺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6G安全中的潜力。未来将聚焦多模态感知、大小模型协同等方向,推动6G安全从被动防御向主动演进转型。同时,人工智能进一步扩大了安全面,鲁棒性问题和模型隐私等问题都是挑战。

中国移动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所经理杜海涛系统阐述了6G安全架构的设计思路,以“至简高效”为原则,以内生安全为核心,通过网元内置安全能力、流程中嵌入防护机制、架构驱动主动防御三个维度,构建新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对于未来6G网络弹性安全的展望,中国联通研究院网络安全研究部总监徐雷表示,首先要提升网络的韧性和容灾能力,其次促成6G弹性内生安全达成业内共识,最后对安全新技术要进行系统化、体系化、平台化的思考和布局。

6G星辰青年科学家候选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曹进表示,AI与网络的融合能促进网络更加韧性、更具弹性。面向未来,需要突破模型可追溯性、生成式AI集成及跨域合规等挑战,推动网络从“AI支撑”迈向“AI原生”,构建智能内生、安全可信的6G架构。

最后的圆桌论坛环节,专家分别就安全、网络弹性、AI等话题进行了探讨。据悉,“网络弹性”平行会议的成功举办,为6G网络弹性和内生安全研究提供可参考的需求驱动和技术方向,将加强6G产学研各方的合作,促进6G最新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全球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校对 陶善工

相关文章
讲好互利共赢故事 共促中马民心相通
2025-04-13 13:12:00
数据勾勒国产汽车“汽”势如虹发展轨迹 “国货之光”凝聚旺盛人气
2025-04-13 10:20:00
中企承建柬埔寨71C号国家公路举行通车启用仪式
2025-04-12 23:39:00
茶香上的中国速度!首列“径山茶号”高铁启程
2025-04-12 22:40:00
如何应对网络威胁和确保系统高可用性?南京这场“网络弹性”会议给出答案
2025-04-12 18: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