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00:17:00
婴幼儿托育服务,一头连着家庭生育后的照护难题,一头连着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长期以来,“3岁入园”一直被很多家长视为“松口气”的时间节点,在此之前的“小小孩”由谁看顾,却是一道难题。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不仅是家庭关心的事项,也是国家关心的重大民生项目。
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短短一年内,全区18个“公建民营”街道普惠托育园全部建成开园,受到市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多个园区普惠托位被约满。
南都记者调查了解到,为了解决建筑要求标准较高、场地紧张等关键问题,街道整合自有物业、颐康服务站、长者综合服务中心等既有服务资源,通过提供运营场地、财政资金支持,水、电、气均按居民价格收费的方式,将普惠托位定价降至市场价的50%至80%。
然而,不少运营者也向记者反映了当中的问题。在持续性上,现有文件只对近两年新建的普惠托育园给予补贴,且建设补贴逐年降低,后期是否还有补贴尚不确定;在灵活性上,普惠托育的运营补贴要求收托时间满15天按1个月计算,不满15天不计算,与拥有临时托、半日托、全日托等各种类型的市场化托育存在一定差异。这些问题都为园区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普惠托育在市场上“更进一步”的可能。
有专家认为,一方面,普惠托育园应专注服务社区婴幼儿,坚持有品质的服务、建立良好口碑,实现长期服务;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可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托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
总而言之,普惠托育园开了个“好头”,但是如何可持续运营,还需政府给予更多考量和支持。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