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14:35:00
内蒙古自治区第35届草原那达慕
草原游客三项赛竞赛规程
一、比赛时间和地点
时间:7月19日—21日
地点:那达慕风情园(207国道14公里东侧)
二、比赛项目
(一)游客沙嘎赛
(二)穿蒙古袍赛
(三)游客搏克赛
三、比赛内容
分别设定三项比赛规则、计分及奖励办法,每日分场次根据报名情况进行赛事活动。
四、报名方式
游客可到那达慕主会场草原游客三项赛赛事场地现场报名。
五、比赛办法
(一)游客沙嘎赛
沙嘎的介绍:“沙嘎”是指牛羊等动物连接后蹄和小腿之间的踝骨。如今流传下来的沙嘎游戏玩法有100多种,沙嘎游戏通俗易学,老少皆宜,是一种有益于儿童智力开发,增强协调能力的游艺活动。目前,已被申请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传承。
沙嘎比赛规则:采用“沙嘎赛马”规则。2到8人同时比赛,棋盘上每条赛道上放置的沙嘎“马”代表对应的“赛马手”。参赛选手轮流在毡子上投掷4个相当于“骰子”的沙嘎。出现1个马,走一步;出现4个马,走5步;同时出现“四样儿”,走六步。赛马从刻有马头的方格出发,沿顺时针走到终点。先到达终点为胜者。
(二)穿蒙古袍赛
服饰介绍:草原上的牧人们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的蒙古族服饰,同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蒙古族服饰文化,既适应四季分明的自然环境,又适合了游牧文明的生产条件,同时反映了蒙古民族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比赛规则:参赛选手从40件蒙古族服饰中选出一件服饰参加比赛。参赛选手用时最短、穿着正确为胜。
(三)游客搏克赛
搏克的介绍:“搏克”意为摔跤,它是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属蒙古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搏克比赛形式古朴而庄重。按蒙古族传统要求,参赛选手上身穿牛皮或帆布制成的“卓得戈”(紧身半袖坎肩),裸臂盖背,“卓得戈”边沿镶有铜钉或银钉,后背中间有圆形的银镜或吉祥之类样字,腰间系用红、蓝、黄三色绸子做的"策日布格"(围裙),下身穿用32尺或16尺白布做成的肥大"班泽勒"(裤),“班泽勒”外套一条绣有各种动物或花卉图案的套裤,脚蹬蒙古靴或马靴。优胜者脖颈上配套五色彩绸制成的(项圈)。它是搏克手获胜次数多少的标志,获胜次数越多,“将嘎”上的五色彩绸条也越多。
搏克比赛规则:参赛运动员下肢可采用踢绊等动作,但只限用膝关节以下。上肢可使用任何推拉抱揉动作,但只限于臀部以上。踝以上的任何部位着地即被判输。赛事主办方提供参赛选手比赛跤衣。搏克比赛需8名及以上选手参赛,采用单轮淘汰制,直到决出冠军,每轮的冠军进行总决赛比赛。
六、奖励办法
所有参赛者均可获内蒙古自治区第35届草原那达慕纪念奖牌。
七、本次赛事最终解释权归赛事组委会。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来源:锡林浩特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