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原创新药的春天就要来了”,五位院士热议生物医药新趋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6:50:00    

生物医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竞争的焦点赛道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科交叉融合,出现了哪些产业热点与技术应用新趋势?除了跟踪创新,如何做出更多的原始创新?

4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所长谭蔚泓主持下,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子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阎锡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马大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专业技术少将教授吴玉章,在2025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就此展开了讨论。

【从纳米酶到核酸药物】

新技术正在不断涌现。

“纳米酶有望成为未来一种新的生物催化剂。”阎锡蕴介绍,纳米酶不是真正的酶(蛋白质),而是一种纳米材料,有着神奇的纳米效应,当它小到一定程度,会产生类似酶的活性。2007年,阎锡蕴团队在《自然・纳米技术》上发表论文,首次提出纳米酶的概念。这项成果直到2019年才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并被写入教科书。

“PCR作为一种常用生物学检测技术手段,试纸很方便,15分钟出结果,但它不够灵敏。能否用纳米酶材料来替代?”阎锡蕴说,她很期望和企业合作开发这一新技术。

她还提到,对于炎症的治疗,现在有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新手段,未来是否有可能实现纳米酶催化治疗?“纳米酶的一大作用是对耐药菌发挥作用,这是一个新的抗菌机制。”

吴玉章说,免疫医学是免疫力操控,在过去2500年实现了九个字“可训练、可学习、可记忆”,未来和正在实现的还是九个字“可评估、可干预、可重建”。

“很多人认为免疫力就是抵抗力,我认为从来都不是,免疫力是生命自稳力。”吴玉章介绍,他们在国际上首先启动了“人类免疫力解码计划”,有50项评估技术已经进医院,20个原创药物正处在不同研究阶段,乐观估计大概3个项目可在两年内实现产业化。

“核酸药物正开启新药研发第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小分子药物,第二次浪潮是抗体药物。”谭蔚泓认为,现在已进入核酸药物时代,它有自己的独到优势,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在实验室合成、修饰,然后用来做药、做诊断试剂。

【做更多原始创新的时机已经到来】

如何做出更多的原始创新?

“过去10年中国生物医药突飞猛进,出现了不少‘同类最优’,但这很大程度上还是在别人原创的靶点上做跟踪式创新。现在,做更多原始创新的时机已经到来。”马大为说,比如,我国有很多活性很强的天然药物,至今作用机制还不明,这些都是潜在的创新靶点。

在他看来,这一创新过程需要磨合,要能快速分辨哪些东西值得研究,需要有一个好的决断体系,“这些年,风投的生态还是不错的,要尽可能发挥他们穿针引线的作用,同时发挥一流科学家和企业的积极性,把这三个要素加在一起,会有很多机会。”

邓子新认为,创新需要营造良好的生态,要打破部门、单位、实验室之间的隔墙,突破制度的藩篱,多维度创新才能够焕发活力,药物创新才能更加有的放矢,更多地满足个性化需求。

“原始创新,一定要摒弃模仿式、表演式、套路式研究;立意要高远,做事就不一样了;要以终为始,真正为市场、为人民健康解决科学问题;创新,就要打造全链条体系。”吴玉章说。

“中国原创新药的春天就要来了!”阎锡蕴认为,现在科研人员不仅普遍有意识地要保护自己的专利,还乐于跟企业家合作,投资人也愿意投小投早,“相信再过三五年中国会出现一批创新药。”

原标题:《“中国原创新药的春天就要来了”,五位院士热议生物医药新趋势》

题图来源: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黄海华

相关文章
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II类会议
2025-04-12 05:08:00
“中国原创新药的春天就要来了”,五位院士热议生物医药新趋势
2025-04-10 06:50:00
服药产生副作用险被做手术,毓璜顶医院火眼金睛破“迷雾”
2025-04-08 11:05:00
最新一周天气来了→
2025-04-07 10:00:00
身上两处发痒,竟被确诊癌症......
2025-04-06 2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