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自贡大安“赏花经济”背后的产业账本:打造“赏花+”模式,“五朵金花”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21:14:00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

3月下旬,自贡迎来艳阳天,位于大安区大山铺镇伍家村的五彩油菜花田游人如织。这几天,正是黄三姐农家乐一年之中生意最好的季节。

“这几天生意好,每天营收都有2000多元。”靠着地道、可口的土豆花、爆炒家常菜和凉拌菜,黄三姐把农家乐经营得风生水起。精明的黄三姐,从2024年春季游客进村赏花时,就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于是火速地打起“黄三姐农家乐”的招牌,招徕顾客上门。

伍家村的油菜花田吸引众多游客打卡(廖志全摄)

伍家村4500亩的五彩油菜花田,是一年来自贡异军突起的新兴赏花地,其背后带动的乡村旅游、赏花经济、油菜花产业链等助农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颇具代表性。

近年来,大安区大力发展“赏花经济”,利用梅花、油菜花、梨花、桃花和绣球花等“五朵金花”,打造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深度开发“赏花+马拉松”“赏花+节庆”“赏花+露营”“赏花+展览”“赏花+市集”“赏花+研学”等新模式,带动赏花产业、乡村旅游、红色文化蓬勃发展。

3月,中、省、市媒体跟随“遇见第C城•自贡好CITY”自贡银行杯•自贡第六届原创短视频大赛活动,走进大安区赏花地,探访“赏花经济”背后的旅游、产业、文化“账本”。

青龙湖油菜花:

可赏花可榨油,1片湖3个月带来400余万收入

“师傅,慢点,请按工作人员指引停车,不能乱停哦!”3月21日,虽然还没到周末,但伍家村已有不少游客前来赏花踏青,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甘义林当起了“义务交通员”,在现场指挥游客停车。

“伍家村这些油菜花是2022年开始种的,当时种了300亩示范区,后来带动村民进行规模化种植,青龙湖周边几个村规模已达4500亩。”甘义林介绍,去年油菜花田初成规模,不少游客自发前来赏花,今年达到了游客观赏高峰,目前已有10余万人次打卡。

怎样把油菜花田的“赏花经济”变成经济效益,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广受益,还能打造出赏花地品牌?“油菜花田产生的‘赏花经济’其实时间很短,从3月到6月,也就3个多月,但经济效益可观,村民很支持。”

甘义林说,全村有840余户共3145位村民,每年3月赏花旺季村民们靠餐饮、小吃、茶水以及农产品销售,可实现30余万元增收,“这只是增收的小部分收入,对增收贡献最大的途径是油菜花产业链。”

“五六月份油菜花成熟后,可榨菜籽油。”他算了笔“细账”:每亩油菜花可榨300斤菜籽油,一斤市场价3元,一亩就是900元的产值,青龙湖周边4500亩就是405万,“我们的菜籽油大部分是专供,少部分卖给游客、村民自留,目前供不应求。”

这两年,村里打造了五彩油菜花田的观光品牌,形成了“赏花经济”。“下一步,我想趁着这股势头,把民宿、研学和林下经济搞起来,让伍家村的春季乡村旅游成为大安区的一个新亮点。”

近年来,大安区大力发展“油菜花经济”打造农文旅融合新业态。预计2025年,全区油菜种植面积达14.73万亩,产量达2.24万吨,助农增收效益明显。

龙骨山桃花:

数十万游客打卡,带动综合性收入800余万元

今年53岁的林安友是庙坝人,但从小在牛佛读书、生活的他,对牛佛这座千年古镇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2008年,在外打工、做生意的林安友回到牛佛,开始在高店村流转土地搞绿化苗木。

“那两年生意不好做,我慢慢开始转型。2014年,我在龙骨山种下了两三百亩观赏桃花,开始发展乡村旅游。”林安友回忆,这一干,就是10年。

牛佛龙骨山桃花盛开(赖晓旭摄)

过去,这里曾是一片荒山,高店村也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龙骨山已有上千亩桃花园,仅桃花就有23个品种,争妍斗艳。同时,还有梨花、梅花、樱花、紫薇、李子花以及珍贵树木香樟、黄花梨等,带动20余名家门口就业的村民,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

近年来,龙骨山成为自贡赏花季的热门打卡点,吸引了数十万游客前往体验。游客可在园内体验观光旅游、水果采摘、生态垂钓、餐饮美食等。2023年、2024年,已成功举办两届“大安区牛佛镇龙骨山桃花季”,吸引游客约50万人、为村民增加务工收入10余万元、带动综合性收入800余万元。

2025年,龙骨山还打造出伴山居精品民宿。民宿造型新颖,设计风格多样,包含海景房、沙景房、风车房等不同的舱体20个,舱内设施齐全,配备有现代化的舒适床铺、独立卫浴、空调、WiFi等,同时配备大尺寸的透明玻璃窗,让游客可以在房间内白天欣赏漫山桃花、晚上仰望浩瀚星空。山上风景优美,空间开阔,配套有网红打卡点、围炉煮茶、烧烤营地等,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

三多寨梨花:

自贡最早的赏花景点之一,年创造经济效益600余万元

“师傅,麻烦你给我们拍张照!”接过游客的手机,三多寨社区副主任叶国华笑眯眯地给游客拍了张打卡照。进入花期,每天叶国华都守在三多寨山上,四处巡查,给游客提供帮助。

今年56岁的叶国华是土生土长的三多寨人,31年前的1994年,退伍后在乡政府当文化专干的叶国华,提出大力发展三多寨旅游经济,得到了乡政府领导的肯定。当年,三多寨首届梨花会便大张旗鼓地举行了。

“这应该是自贡第一批乡村旅游景点,当年梨花会还收门票,尽管几元钱一张,仍然人山人海,农家乐生意也爆好,村民靠销售土特产实现增收。”叶国华回忆,那时三多寨所在村叫芦家村,村民以务农为主,人均收入不高,梨花会很受村民欢迎。

赏梨花活动这一搞,就是二三十年。“这么多年,首先是村民受益,每一季花期,带动村民人均增收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叶国华说,其次打造了在川南都叫得响的三多寨梨花这个赏花品牌,把三多寨历史悠久的人文遗迹展现给游客。

三多寨的梨花(廖志全摄)

据了解,三多寨镇拥有上、下两个梨园,总面积超过140亩。其中,上梨园占地60多亩,下梨园占地80多亩。上梨园目前存有两个珍贵的古树群,包括114株古梨树、80株古柚子树、2棵古枣树、1棵百年荔枝树、3棵古银杏树等,均已被挂牌保护。

多年来,三多寨的“赏花经济”给当地带来持续的经济、社会效益:大安区2024年春季乡村旅游暨三多寨梨花风筝季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第三产业收入约100万元,推动本地特色农产品展销收入约60万元,共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约500万元。

“接下来,我们也将积极探索赏花经济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尝试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和文化创意产品,如以梨花、古寨等元素为主题的纪念品和休闲食品等。”大安区文广旅局负责人介绍,三多古寨还将加强与学校、培训机构等合作,开展研学旅行和亲子游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三多古寨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赏花经济品牌的影响力,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绣球花引流:

千年古镇打造“稀有花种”,用赏花带动文旅收入增长

“今年,我们正在红旗村打造‘稻田绣球模式’,计划种植2000余株绣球花,拉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安区牛佛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红旗村的绣球花项目将在水稻田边种植绣球花,以此吸引客流,带动小镇乡村旅游打卡。

每年5月,插秧过后正是绣球花的开花季,各种颜色形状的绣球花,在稻田沟渠的两边竞相绽放。“大安区的赏花文旅品牌早已名声在外,我们希望打造目前稀缺的花种,吸引大量游客来牛佛打卡体验。届时,牛佛镇将以绣球花构建车行景观大道、人行景观步道、节点景观创意的多层次景观体系。”

他向封面新闻记者盘算起了“赏花经济”的生意经:“利用绣球花引流,带动当地农产品的推出与售卖,利用地摊经济,带动当地群众创收,打造城市郊外旅游的模式。同时,客流来到牛佛,还可以品尝牛佛蒸笼、牛佛烘肘等盐帮美食,游览千年牛佛古镇的‘九街十八巷’,带动文旅收入增长,传播牛佛历史文化。”

江姐故里梅花:

象征江姐精神风貌,红梅文创产品销售火爆

3月26日,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举办了一场红色藏品捐赠仪式。自贡市收藏家协会组织多位会员向江姐故里捐赠了珍贵藏品28件,进一步丰富了江姐故里的红色文化展陈资源。

这些藏品包含了江姐电影胶片拷贝件、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江姐成长经历幻灯片、大型革命战争电视剧《江姐》DVD、1964年10月14日的《工人日报》(刊登毛主席同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歌剧《江姐》报道)等,均为不可多得的珍贵藏品。

“这些胶片放在江姐故里,就像回家一样!”本次藏品捐赠者之一、52岁的王禄明,是一名下岗职工,他有30年的民间收藏经历。

王禄明捐赠的江姐电影胶片拷贝件、上世纪八十年代江姐成长经历幻灯片,是本次最具代表性的捐赠藏品。“希望这些藏品能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让游客通过实物了解更多革命历史。”

建成于2021年的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是自贡红色文化的代表。红梅作为江姐艺术形象的代表,以其坚韧不拔、傲雪凌霜的品格,与江姐坚贞不屈、永不叛党的精神风貌相得益彰。江姐故里园区内,大片红梅林依地势而植。基地内种植着约2000株梅花,其中,特选红梅1131株(朱砂梅1058株,绿梅4株,宫粉梅69株)、蜡梅140株、三角梅238株。

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的梅花(赖晓旭摄)

红梅雕像广场雕塑两侧种植2株丹桂,象征江姐一片革命丹心的女性形象,周围种植有29株特选红梅,寓意江姐29年的革命人生历程。49株特选蜡梅,铭记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

每年1-2月,为红梅盛开期,片片红梅染红山头,发出蓬勃生机。游客们观红梅景观,追思红色记忆,近距离沉浸式感受红岩精神所带来的磅礴力量。

“我们还开发了江姐故里红梅花茶的红色文创产品,该产品以革命英烈江竹筠的艺术形象‘红梅’为核心设计元素,将崇高的革命精神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基地负责人介绍,红梅花茶自推出以来广受游客欢迎,截至目前销售额已达3.2万元。

江姐故里在研发文创之初,便将江姐的代表性植物“梅花”定为文创开发的主题元素,以贴近“生活”、注重“有趣”为目的,提炼江姐精神品格内容,目前已推出红色文创90余种,分为红潮系列、红梅系列、故居系列、思学系列、红梅花开系列、盐都文旅系列六大主题板块。其中,“红潮·产品套装”“江姐故里书签”荣获第四届天府文创大赛暨红色文创大赛优秀金奖;“红潮·产品套装”荣获自贡市博物馆协会第一届“自贡市十佳文化创意产品”。

截至目前,基地已累计接待游客约151万人次,接待研学及单位团体约5200场,荣获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2023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线路五十强、四川省文物保护利用优秀项目、四川省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等39项荣誉。

相关文章
一树海棠激活充满“呼吸感”的消费新生态
2025-04-05 17:00:00
央媒看临沂丨《中国青年报》头版点赞临沂:“商贸+文旅”释放沂蒙新活力
2025-04-05 15:39:00
亮点多、活力足!假日经济“热辣滚烫”正当时
2025-04-05 12:01:00
墨子战国里:清明假期别样精彩,多重演出轮番登台
2025-04-04 19:05:00
清明文旅新体验 文明浸润千年古镇
2025-04-04 18: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