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苏强化财政资金引导推动林草种苗高质量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1 12:35:00    

林草种苗是林业草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林地草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根本。近5年,江苏财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统筹中央和省级林业专项资金1.3亿元,积极支持林草种苗事业发展,在推动全省种业创新、科学绿化和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

“我们今年获得林木良种培育项目资金8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肥料、花盆、基质等生产资料,以及种质资源收集与扩繁的支出等。”常熟市蔷薇属省级种质资源建设项目负责人、苏州市华冠园创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姜正之告诉记者。

月季(蔷薇科属)作为世界著名花卉,在花卉产业和园林景观中占据重要地位,全球月季花市场规模近年来持续增长。目前,公司已收集现代月季种质资源500余份,收集蔷薇属野生资源及古老月季资源300余份,自主研发的新品种300多种,其中申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品种权的品种数量超过200种,目前拥有植物新品种权的月季品种有32个。这些丰富的种质资源与自主研发成果,在常熟这片沃土上,正迎来广阔的发展机遇。公司自主培育的月季品种年均线上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带动周边就业200余人,产业辐射带动约5000个就业岗位,在蔷薇属资源开发利用、商业化育种和线上营销等方面均位居全国前列。

“财政的支持更将助力我们加速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创新研发进程,进一步扩大优良品种的繁育规模,推动当地种苗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的方向转型升级。”姜正之对未来月季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财政补贴政策的落地,也为新品种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撑。

薄壳山核桃(即碧根果)不仅是极具价值的木本油料树种,同时也是备受青睐的高档用材林。然而,过去由于薄壳山核桃的种苗培育技术存在尚未攻克的难题,导致其推广种植工作面临诸多阻碍,难以大规模开展。近年来,在广大林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潜心钻研下,薄壳山核桃种苗培育技术方面的难题已被完全攻克。

“今年我们获得省级专项补助资金40万元,将推动‘良种培育 订单育苗—江都区薄壳山核桃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扬州空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永华告诉记者。

根据年初省林业局统一部署,在江都区丁沟镇新通扬运河北侧筛选低效苗圃进行改造,栽植薄壳山核桃良种壮苗开展示范推广,面积50亩以上,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丁沟镇境内有启扬高速、宁启铁路、扬泰机场、264省道,新三阳河、新通扬运河是南水北调重要的输水通道,交通运输非常便捷。实施区域紧邻新通扬运河,沙壤土质,有一定连片面积,基础条件较好,能够适应薄壳山核桃的生长要求。

江都区是传统的花木产区,素有花木之乡之称。“以前该区更多是种植葡萄、梨等水果。薄壳山核桃则是新品种,上半年种下,三四年后开始结果,如果成功,将向更多的种植户推广。”朱永华称,“该项目的实施,对加快江都区种苗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林农收入水平将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在位于句容市的江苏水木农景股份有限公司,今年获得40多万元的苗木补贴。公司负责人郁世军介绍,江苏发展薄壳山核桃具有很大潜力。这个树种适应性较强,凡是杨树正常生长的地方,都可以栽植,丘陵山地也可以较好生长。苏北地区杨树面积有500万亩,主要分布在村庄、道路、河堤,即“四旁”栽植。当前杨树林正面临树种更新,提质增效的任务。如果将杨树面积的10%改造成薄壳山核桃,可以发展50万亩;如果20%改造种植,能发展100万亩,加上已有的20万亩,江苏薄壳山核桃总面积可达120万亩。

薄壳山核桃含油率高、品质优,是挂在树上的油瓶子。一株树种植第3年开始结果,第6年开始投产,第10年到第15年树,每株树年产30斤左右带壳薄壳山核桃,可榨10斤油。每亩栽植10株树,可年产优质食用油100斤;若发展120万亩,其中一半果实油用,可年产薄壳山核桃油6000万斤。

“财政资金不仅撬动起近十倍的社会资本投入,更催生出农户持续稳定的长期收益,同步实现了生态环境的优化改善,绘就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映成趣的画卷。”郁世军说。2024年起,在省财政厅的支持下,省林业局开展“百万林木良种进乡村”公益行动,免费为全省造林绿化主体提供薄壳山核桃和杨树良种壮苗,去冬今春共供应良种34万株,惠及基层林农3000余人。

据了解,近年来,中央和省财政年均安排林木良种补贴资金约2600万元,支持建设省级以上林木良种基地和种质资源55处,总面积约3万亩,共选育新品种、良种400余个,收集保存林草种质资源5万余份;年均培育良种苗木500万株以上,提供农村临时用工5万余个,培训林农3000余人次;支持建设省级苗木特色镇、特色村112个。

省财政厅高度重视项目管理机制建设,配合省林业局制定《江苏省林草种苗基地管理办法》,构建林草种苗基地和订单供苗绩效评价体系;支持省林业局建立林草种苗项目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全过程数据化监测项目实施方案制定、绩效目标设定等情况。下一步,省财政将继续完善对林草种苗的支持政策,不断创新工作举措,通过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更好推动林草种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美丽江苏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杨民仆)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相关文章
江苏强化财政资金引导推动林草种苗高质量发展
2025-08-21 12:35:00
铜川推出一系列稳就业举措
2025-08-19 15:44:00
预警!预警!出门尽量穿红色衣服
2025-08-16 14:58:00
女童调座椅致弟弟被挤压身亡,父母向车企索赔200万元!法院判了
2025-08-15 11:38:00
指数冲高回落,买保险股更“保险”?
2025-08-15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