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13 08:16:55
下面这首七绝也是当年熊老所举的一个案例,现再做深入分析原作与改作的区别所在,旨在提高对文字的触觉与感悟能力。
题目《观潮》
原 作
江风习习雨澌澌,十里春水尽涟漪。
多情岸上行吟客,观潮不知几时归。
改 作
凉风习习雨丝丝,正是春潮欲涨时。
堪笑多情江畔客,耽吟每每误归期。
原作题目意思是观潮,其内容也是表达游客观潮而忘归之意,言外之意应是江边好景色吸引人。立意是可以的,但是在写法上大可商榷,缺少跌宕起伏,犹如面条一根通到底,最后一句几乎就是大白话,直接把要表达的味道说完,没有余味了。
另外就是作者对七绝的格律也应不是很熟练,第二句开始到后面多有出律之处,造成整体气脉不畅,节奏感也不强。应是学步之作,毛病显而易见,不加改造难以言诗。
第一句差强人意,"澌澌"或是"丝丝"之误,以"澌澌"描写雨是不妥当的,用常见的“丝丝”来描写雨的形态也未尝不可;"江风"可改为"凉风",突出初春的还有一些冷意,刚好可以与结句的"耽吟"二字相呼应,即使还有凉风凉意但我也耽吟忘归,不是可以更好的表现美景的吸引人吗?可以增加忘归的份量啊。而且也不必可以强调江风,在江边观潮,自然就是江风,再说就是浪费字。
第二句“十里春水尽涟漪”不合格律而且用词也不当,题目是"观潮",怎么可能是"尽涟漪"呢?潮如烈马,用"涟漪"一类字眼是低级错误,须很平静的水面有雨点上去才可见涟漪,所以这句须推倒重来。以“正是春潮欲涨时。”来扣题说明涨潮情况即可。
第三句“多情岸上行吟客”还算通顺,行文也说得过去。但是在格律上失粘,必须调整。另外原作这句行文为流水顺序写法,略显直白,可以调整为倒装写法,一是可以符合平仄,二是可以流水节奏控制一下,更刚健一些。故改为“堪笑多情江畔客”,“堪笑”来对应下一句的“耽吟”,整体结构与气脉会更紧密一些。
第四句亦违律,而且毫无余味,也是流水大白话写法,须剪取其意重新拼装。“观潮不知几时归”与老百姓平常口语无异,不是诗家语,没有诗味。改以"堪笑多情江畔客,耽吟每每误归期"的新面目出现,或许稍具意味。“耽吟”回应第一句与第二句的景物描写,多吸引人。“每每误”则反问的语气来强调忘归,更有余味。
或许有的朋友会说原作更好,应是没有深入仔细品味,或对文字触觉不够灵敏细致所产生的错觉。原作其他不说,深入研读,很多细微处是禁不住推敲的。硬伤方面是平仄格律有问题,软处即是了无余味,最后一句的观潮不知几时归,有无所适从茫然不知归处的感觉,而不是作者原本要表达的忘归之意。这一句就很明显的不妥帖,有问题。细微处就是“江风“”澌澌“”涟漪“等均可精炼与斟酌,略微与题目不协。